关于中国的高中校服,大部分人总是有着丑陋、肥大的运动装的印象;而如果查看中国的制服地图,看到的又普遍都是漂亮的制服。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?我认为,需要根据高中生的日常最常见的穿着,制作校服地图,才能准确地反映出中国的高中校服的现状。

然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,中国目前有约1.54万所高中;如此浩大的数量,仅凭一人的力量,又如何能统计得过来呢?我决定,仅选择每个地级行政区最具代表性的一所高中。具体的统计方式如下:

不用穿校服:苏州中学
美观的校服:天一中学
普通的校服:石家庄二中
难看校服:酒泉中学

统计结果

在这358座城市的358所高中里,共有190所的学生需要穿着较丑的校服,占比53%;有90所的学生穿着普通的校服,占比25%;有64所高中可以不穿校服,占比18%;仅有14所高中的学生穿着美观的校服,占比4%.

这几种校服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。根据GPT-4o的分析,

但这样的分类并不绝对。西北师大附中并不要求穿校服,呼和浩特二中有着美观的校服,而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广东省,高中生们却普遍穿着丑校服;经济较落后的广西省反而校服较为美观,或者不用穿。

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

根据GPT-4o的分析,我猜测校服的美观程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。然而,统计分析否定了这一点。

我使用这358座城市在202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进行分析。虽然我不懂统计学,但是GPT懂;GPT建议使用Logistic Regression或者Mann-Whitney U检验来分析相关性。由于Mann-Whitney U检验仅需要城市的排名,较为简便,我选择这种方式。

我将要求穿校服的高中分为“校服难看”(即地图里的红色)与“校服不难看”(即黄绿两色)两组,进行检验;统计表明这两组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具有显著的差异(p>0.05),因此校服的美观程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无显著统计相关性。其余的分组方式,如分为“校服美观”和“校服一般或难看”两组,也并未展现出显著差异。

然而,高中是否要求穿校服却与城市的收入有着显著的相关。要求穿校服的高中,所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的平均数约为189;而不要求穿校服的高中,所在城市收入排名平均数约为139。这两组城市之间的Mann-Whitney U检验显示p=0.0005,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城市确实更可能不要求穿校服。

对于省会城市的分析同样验证了这一点。在中国大陆的全部31座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,有9座城市的代表性高中学生不用穿校服,比例约为29%,大于全体城市的18%;而有19座城市的代表性高中要求穿较丑的校服,占61%,这一比例高于全体城市中的53%。

省份排行

在获取每个城市的数据之后,我将其按照所属省份进行分类统计。四座直辖市不被计入这些统计:其中北京和天津的高中有着较丑的校服,而上海中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不用穿校服。

中国大陆的27个省/自治区中,校服穿着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:河北、辽宁、山西、陕西、黑龙江、西藏、宁夏、海南、贵州的全体城市代表高中都需要穿着校服;广东、新疆、湖南、内蒙古、吉林、青海分别只有一所城市的代表高中不用穿校服;而福建、广西两地不用穿校服的高中占了大多数。此外,安徽、江苏两省不用穿校服的高中比例也较高。

而按照难看校服所占的比例来看,广西、江苏两地的难看校服占全体要求穿校服的学校比例最低,河南、湖北、浙江紧随其后。而在广东、宁夏两地,全部要求穿校服的代表性高中,校服都是较丑陋的运动服。在贵州、辽宁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西藏、海南、陕西等地,丑陋校服的比例也占到了压倒性多数。

按照省份这一级来看,不用穿校服的比例较大的省,难看校服占全体校服的比例似乎较小。二者相关系数为0.72

最佳校服

一部分不用穿校服的高中有着很好看的制服,仅在特定活动时要求穿。然而,本部分仅在每日穿校服的高中内筛选,筛选依据是日常穿着而非活动穿着的校服的美观度。根据我的主观判断,安阳一中的校服是其中最为美观的:

女生夏季校服
女生夏季校服+衬衫
女生冬季校服
男生校服

值得一提的是,这所高中看上去也拥有丰富的社团与活动,可以说是很颠覆山河四省高中的刻板印象了。

Trivia

在统计时我还发现了另一些现象: